2015 春 單車遍路筆記

  • 首頁 Home
  • 札所 88 Temples
    • 札所海拔 88 Elevation
    • 札所奉納表 88 Stastic Form
    • 遍路名詞解釋 Glossary
    • 單車路徑地圖 Route Maps
  • 遍路 Pilgrimage
    • 空海大師 KUKAI
    • 緣起 Preface
    • 日誌 Itinerary
    • 宿泊 Lodges
    • 開支 Expenses
    • 連結 Useful Links
  • 後記 Postscript
    • 遍路心得 Henro Review
    • 遍路問答 Henro Enquiries
    • 後遍路 Posthenro x FJU
  • 相簿 Photos
    • 單車 The Bicycle
    • 朱印 Temple Stamps
    • 指標 Henro Symbols
    • 遍路明信片 Henro Postcards
    • 澎湖群島 Penghu Taiwan
  • 連絡 Contact
  • English
    • 日誌 Itinerary
  • 首頁 Home
  • 札所 88 Temples
    • 札所海拔 88 Elevation
    • 札所奉納表 88 Stastic Form
    • 遍路名詞解釋 Glossary
    • 單車路徑地圖 Route Maps
  • 遍路 Pilgrimage
    • 空海大師 KUKAI
    • 緣起 Preface
    • 日誌 Itinerary
    • 宿泊 Lodges
    • 開支 Expenses
    • 連結 Useful Links
  • 後記 Postscript
    • 遍路心得 Henro Review
    • 遍路問答 Henro Enquiries
    • 後遍路 Posthenro x FJU
  • 相簿 Photos
    • 單車 The Bicycle
    • 朱印 Temple Stamps
    • 指標 Henro Symbols
    • 遍路明信片 Henro Postcards
    • 澎湖群島 Penghu Taiwan
  • 連絡 Contact
  • English
    • 日誌 Itinerary

DAY 3 難所燒山寺 Shosan-Ji

6/6/2015

Comments

 
德島/阿波 發心的道場 -3- Tokushima Prefecture
  • 日期:April 14 (Tuseday)
  • 天氣:陰雨
  • 札所:12
  • 里程:45.5 KM
  • 宿泊:Cotton Field (Near by 神山溫泉/ Kamiyama Onsen, ¥3500 no meal.)
中川先生早與我上7點15分先在曉庵向新垣先生告別:「気をつけて!」之後騎了七公里轉縣道20,在廣野町稍作歇息後,約9點半抵達神野の駅旁的「旬彩茶屋」,10點先到中川爺爺預定的下榻旅館-Cotton Field  (近神山溫泉,位於鄉村小巷斜坡之上,獨立小木屋形式的民宿) 辦Check in,並將車子上的重物裝滿衣物的馬鞍袋卸下,繼續騎一個小時才抵達燒山寺山腳下的「鍋岩おへんろ駅」,這時腳踏車爬坡之旅總算告一段落... 看到遍路驛站時,真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挺這麼久!
即將迎接遍路難所燒山寺,與新垣先生與沉默僧侶甲互道:「気をつけて!」
遍路山道將必須穿越許許多多的隧道,有些時候會感覺身旁的車子呼嘯而過、十分靠近自己。
沿著河谷上山的景色。
神野の駅,補充元氣的好所在。
前一天針對如何抵達饒富盛名的難所-12番 燒山寺(Shosan-ji)著實苦惱了一翻。因為若從藤井寺直接到燒山寺,必須穿越千迴百轉的Route 43車道,騎腳踏車的話要騎三十幾公里的坡應該會很痛苦,重點因為是車道所以距離還會拉長、沒在客氣的~。

原本中川爺爺是盤算腳踏車就放在前日夜宿的善根宿曉庵裏頭,與同住善根宿認識的步行遍路さん
新垣先生一起徒步登山、隔日在原路折返下山回鴨島町這牽車。

雖然說我不是很排斥走山路,可是這樣一來一往實在也太費時費力。於是我上網求助,感謝神通廣大的【Ohenro san お遍路さん】版,立刻有人給我一個完美的建議,先向東往十三番的方位騎去,沿著較和緩的河谷上山抵達燒山寺。

具體路線:先繞至縣道192轉20循河谷上山,再轉縣道438,最後轉43便抵達燒山寺登山口<有座遍路車站可以放車>,步行五公里的步道就可以抵達燒山寺了。

鍋岩おへんろ駅
鍋岩おへんろ駅
鍋岩おへんろ駅
鍋岩おへんろ駅
結果還是得爬山!You still have to walk to Temple 12.
遍路道石碑。Henro Symbol.
這段上燒山寺的步道約五公里,會經過「杖杉庵」做為中繼點,遍路指標上都寫著這條步道是一千兩百年前的空海大師,曾親自走過且最後僅存的遍路古道呢!儘管這條步道如此艱難,大多數的遍路者仍能順利完成這道關卡,不能不說確實深刻感受到大師的庇蔭。

中川爺爺爬步道時說他忘記要做登山的訓練,所以爬這山有些吃力我可能得等他,(P.S. 爬山是我唯一能比較得意的地方)花了兩個小時 12番 燒山寺 這幾個大字終於映入眼簾!時間已約莫是下午一點了!那時候我真是非常感動,甚至覺得人生難得來一次燒山寺,花了那麼多心力才換到這裏的納禮,一定要拿起相機大拍特拍、拍得夠本!(原諒我貪心大起)
十二番登山步道。The Hill Track of Temple 12, people usually walk down this track to Temple 13.
杖杉庵,標高445E公尺。Joshi-an, H445m
十二番登山步道。The Hill Track of Temple 12, people usually walk down this track to Temple 13.
十二番登山步道。The Hill Track of Temple 12, people usually walk down this track to Temple 13.
燒山寺參道。The Pilgrim Track of Shosan-ji.
燒山寺參道。The Pilgrim Track of Shosan-ji.
十二番,距離前後兩寺的距離示意碑。The distance symbol to the last & next temple.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燒山寺山門。Temple 12 Main Gate.
我進入納經所納經時,住持揮毫之際不忘問我是如何上山?儘管有走一點路,我仍不假思索回答說「自轉車で」我看他似乎有在做些統計整理。

然後我開始在燒山寺埕走走看看,納經所上方有間うどん(烏龍麵店),真心覺得現在的遍路已經非常有人性兼商業頭腦(?),老實說一碗烏龍小小的也才¥250 也沒多少錢,但吃下麵條的那一刻有種腸胃都得到慰藉的滿足感,填補我回程的氣力。

有位大約五十來歲的阿伯正坐在我對面吃麵,中川爺爺這時候進麵店剛好與他搭話,兩人相談甚歡。原來眼前這位阿伯真是從千迴百轉的縣道 193 →245 → 43 騎上來燒山寺...真神人也!聽得七十歲的中川爺爺一直向他鞠躬表達崇敬之意,老伯急忙站起來搖手連說:「沒有、沒有...」 之後中川爺爺看到阿伯停在山門口階梯下的車,兩個人又抬槓起來~。

最後我們下午兩點下山,三點回鍋岩おへんろ駅牽自行車。
回程的下坡超爽快的,忽然很佩服我自己是這樣一路騎上來的。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So uneasy to arrive at Temple 12!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何以笙靜默,燒山寺上唯一留影紀念。
Shosan-ji is marvelous place when it is surrounded by cloudy and mist.
山上的烏龍麵店。Little restaurant in Temple 12.
十二番,燒山寺。Temple 12 Shosan-ji.
An amazing old man arrived at Temple 12 by riding mountain vehicle way.
  • 【Lodging Note 4/14】
  • Cotton Field コットンフィールド
  • 位於神山町山區,NO SIGNAL。
  • 洗澡要去Front Office那洗,熱水要另外投錢。
  • 小木屋旁有烘、洗衣機,需投錢。
  • ¥3500,無餐,晚餐可以在「道之驛」採買。
  • 一座小木屋中有公共空間廚房,有分四人房與六人房,可能會與陌生人同住。山中夜間低溫,房內有冷氣可調節室溫。
コットンフィールド Office.
獨立小木屋。
小木屋共用空間。
緊鄰溪流處。
房間內部。
<<  DAY  2  Mr.  Nakagawa
DAY 4 Mandarin Night >>
遍路目錄 Pilgrimage
Comments

    Roxie

    台灣人,成長於風光明媚的澎湖群島。
    From PENHU of Taiwan, where is noted as the Island of Fisherman. 

    Picture

    Categories

    All
    Shikoku Henro
    德島 Tokushima
    愛媛 Ehime
    香川 Kagawa
    高知 Kochi

    Archives

    June 2015

    RSS Feed

    《百年之歌-1720年代大肚溪南北岸的拓荒者戰爭》

    ​我正在寫這樣一個故事, 不止是絲路,台灣也曾經有過:「一個逝去但兼容並蓄的年代。」

    平埔族吟咏著歌謠,高山族傳誦著祖靈,台灣俯瞰遠眺盡是梅花鹿群與森林草原。

    福佬、客佬說著各自的母語,堅定地為自我的宗族和信仰奮戰,雖然無論任何時刻,漢人們都很樂意為錢途汲汲營營,哪裡怕沾染血腥? ​我依然覺得那個時代很迷人-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